近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表彰201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的通报》。《通报》表彰了201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373项,其中特等奖仅4项,我校姚兴佳教授负责的“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项目成功获此殊荣。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的机械行业的最高奖项。该奖励每年评审一次,获奖项目可择优推荐申报我国最高等级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十五”期间,我国实现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但在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发、制造、运行、检测等方面仍然存在高难度的技术瓶颈,无法与国外竞争,制约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良性发展。“十一五”初期,市场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提升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技术水平,健全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实现产品线优化升级和集成创新。为此,风能所姚兴佳教授率领我校科研团队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契机,在大功率风电机组整机及零部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海上风电场建设、标准及认证检测体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建立了大功率风电机组技术体系,为系列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开发出大功率风电机组环境适应性技术,以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满足海、陆不同环境对机组性能的特殊要求;
3.研制出大功率风电机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变流器等产品,攻克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
4.研发出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新型基础及机组运输、安装及检测新技术,解决了海上风电场建设及风电机组稳定可靠运行难题;
5.建立了完善的风电机组设计、生产、测试技术的标准、规范及认证体系,为大功率风电机组设计制造质量和运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6.开展了1.5MW风电机组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国陆上风电场提供主力机型。开展了2~5MW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研制和创新工作,满足了国内外风电市场的未来需求。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和稀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7.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2项,其他专利152项,软件著作权7项,编写12项国家标准。开发出双馈、直驱、半直驱三大系列38种机型产品,完成了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系列化、标准化和型谱化。
项目促进了我国风电装备从引进消化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进程,带动了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和科技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促使进口风电机组市场占有率由58.7%下降到5.9%,产品价格较“十一五”初期下降约30%,为大功率风电机组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社会效益特别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