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工大要闻头版头条综合新闻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媒体工大工大“家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师者之歌·人物]——王韶春:期冀寄芳土 满园桃李馨

2014-10-09    记者:文儒 启申    编辑:

  •   王韶春,文法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文法学院院长、沈阳工业大学侨联主席,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成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广告年度案例大奖评委、台湾金犊奖广告大赛筹备委员、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评委等。

      “一直觉得您是我们人生阅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领航者,您的课堂也一直充满笑声与睿智,您一直用您走过的,探索过的领域中发现的经验毫不吝惜地倾囊相授,我们都在您的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获益匪浅……”这是广告1202班学生张洪彬在教师节那天写给王韶春老师的祝福。每年的教师节,都是王韶春最幸福的时刻,学生们的祝福如雪花般从全国各地飘进他心里。

                   人生翱翔在工大蓝天
      2014年9月14日,正好是王韶春入学到沈阳工业大学的第35个年头。35年,弹指一挥间,唯一不变的是心中那份对学校的爱。王韶春说,是学校给了我一切,工大是我人生的“芳土”。
      1979年,王韶春幸运地考入沈阳机电学院。毕业后,先后担任辅导员、校报编辑部主任、校团委副书记,其间曾外派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县级调研员、兼职辽宁教育电视台广告策划总监等。工作和职级不断改变,唯一不变地是始终作为一名教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多彩的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视野、教学内容和专业建设,这些人生阅历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学生。
      在兼职辽宁教育电视台广告策划总监的过程中,他不仅创办了《车行天下》等脍炙人口的电视栏目,也敏锐地注意到广告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用人缺口。当时,以传统的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发出了建设多科性大学的号召,王韶春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广告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大胆地向学校提出了开办广告学新专业的申请。他的想法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经过精心准备,2002年广告专业在全省70个申报专业中以第二名的好成绩顺利获得通过。
      作为学科带头人,专业申办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办好专业才是雄关漫道。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王韶春基于广告专业特点,从出口定位,坚持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行学界和业界联姻,聘请了一大批业界知名专家担任客座讲授。和专家们一起把脉教学大纲,一起商讨就业出口,为专业建设引来源头活水。辽宁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电台台长李峻岭、辽宁教育电视台首席摄影师王凌霄等等专业人士应邀走进课堂,为同学们现身说法。
      在王韶春的带领下,广告专业教师精诚团结,把开放式办学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乐学好学,就业率逐年走高,培养的毕业生还首次为中国拿下世界广告界的“奥斯卡”法国戛纳“幼狮”金奖。

                   事业扎根在三尺讲台
      “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无论走到哪,王韶春给人的总是宽宏的、热情的、智慧的。学生们说,有时觉得他像火焰,熊熊燃烧;有时觉得他像海洋,浩瀚无边。王韶春说,我所有的热情和智慧都是为我的学生准备的,我的事业就在三尺讲台上,课堂是我最洒脱、最自信、最快乐的舞台。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广告专业课的教师,王韶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多年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讲“好用”。
      在教学内容上,他讲究“粗中有细”。为克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他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模式。针对广告专业的特点,他强调从夯实基本理论基础着眼,注重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重点突出创意原则和思维。每次为学生选出创意主题,由他启发引路,学生主动思维并动手实践,最后他再为学生归纳点评。教学内容他说要“粗中有细”,在精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让学生吃一点“粗粮”,粗粮是要学生自己学着消化,他将掌握的重点问题提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除采用自学法外,还采用头脑风暴法、案例激趣法和问题设疑法等,深度挖掘课程内容的兴趣点,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他强调“活灵活现”。在教学中,他用幽默的语言磁性、差异性思维理念、交互式的课堂激荡,用学术底蕴和创意实力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王韶春在教学中采用录像片、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多种手段,主动启发诱导式教学;采用优秀广告展览式教学,通过跟踪、展示国内外优秀广告使学生从中感悟、创造灵感;采用优秀作业排名式教学等。通过课外训练、课堂讲评、作业排名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强烈的专业情感。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他为我用”。 作为多项全国广告大赛的评委,并经常参加全国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他及时将国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同时,他借用自己的社会外力,将校外的一些专家朋友,引进校园和课堂,他积极与中国广告协会联系引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进校园,每年邀请中国广告学界和业界泰斗级人物来校讲学,邀请广告营销专家进校园与学生创意对接,名师之火点燃学生们对广告学的浓厚兴趣。
      实践是最好的训练场。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王韶春指导学生成立模拟广告公司,由学生自由组队,学籍从大一到大四,瞄准各类大赛题目和企业需求真题,开展真刀实枪的演练和攻关。
      为了吸引学生,王韶春在课堂上也常会用些“小技巧”。比如他借助自己的语言天赋,用辽宁各地方言重复讲述同一个话题,同学们在哄堂大笑后也慢慢切入认真听课模式。尽管王韶春秉持“来者不拒,去者不究”的原则,上课从不点名,课堂下却是座无虚席,甚至常常还有很多非广告专业的学生来“蹭课”。学生们都反映说,王韶春老师的课是鲜活的,生动的,前沿的,当然更是在快乐中受益的。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王韶春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主编和编著学术著作5部;主持、参加国家、省和市的教学改革、科研课题30余项;近三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同时,还策划、创意、导演企业电视广告专题片或专题节目50余部,为企业策划、创意广告100余条,为企业创造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情感寄托在莘莘学子
      “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王韶春借用冰心的这句名言,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他用自己的爱换取了学生对他的爱。
      王韶春已带过八届广告毕业生,每年的毕业季,广告专业两个班的同学都要自导自演自己专业的毕业晚会,走红毯,演节目,最不可缺少的当然是邀请他们心目中的“男神”王韶春。这时候的王老师,早已没有院长的“严肃”,会很投入地为他的学生唱一首励志歌,写几幅寄语书法,他希望自己的爱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未来的路。
      严爱相济,是王老师的育人原则。一次,在带领课题组学生为企业拍摄广告宣传片时,大家已工作到凌晨1点钟,学生们疲惫不堪。在企业负责人对片子质量十分满意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怜巴巴地等待王老师的收工指令。不料,王老师一声令下:再来一遍。事后,王老师告诉学生,我要让大家明白的是,作为广告人,我们必须永不满足,最好的片子在下一次。
      “我爱我的事业,我爱这个平凡而特殊的岗位,我愿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这片土地,让板结的土地也能长出绿草、开出香花,结出硕果。”“我想当我看到自己辛勤培育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看到自己用爱的甘露浇灌的花朵异彩纷呈的时候,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在王韶春的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树木葳蕤,花草繁茂,我仿佛看见他心底最灿烂的笑。
      唯将期冀寄芳土,但得满园桃李馨。祝王韶春教授桃李天下! 

     

  • 上一条: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院长马越雪夫先生一行访问我校 下一条:“九三”基层委员会到营口电机产业园开展调研活动

    本篇文章已被访问了:

    关闭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工业大学信息技术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