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工大要闻头版头条综合新闻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媒体工大工大“家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师者之歌]——朱天翔:手机教学让人眼前一亮

2014-05-06    学生记者:高生权    编辑:

  •   朱天翔,软件学院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发表EI检索等论文17篇,编写教材2部。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曾获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研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获沈阳工业大学软件著作权,获2012辽宁省教育厅教学软件优秀奖。2013年校教学优秀教师,2009—2012年连续四年获沈阳工业大学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还曾获沈阳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却说:“其实,教师和所有的职业一样,需要倾注热情和时间,跟其他职业的区别就是:教师可以一辈子育人。”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照亮别人却燃烧了自己。”他却说:“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也点亮了自己,点亮自己最好的燃料是‘博爱’!”
      他就是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教师,软件工程1204班班导师—朱天翔。85年毕业后留校从教,至今已有近30年教龄。主讲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课程。曾获得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诸多殊荣。
      朱老师出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生活的艰辛让年少的他更加坚定了用功读书的信念。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当时,朱老师的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刻苦学习,发展自我。在一次市政府组织的学习竞赛中,朱老师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努力,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10元钱的奖金。当说到这,朱老师脸上洋溢着喜悦,在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十几块钱,而且在此之前,是不允许有物质奖励的。他心中的那种喜悦与辛酸交织复杂的情感,也许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
      谈起教学,他津津乐道。朱老师秉承“静水深流,水到渠成”的人生态度与教育理念,致力于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他讲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的是由他和王溪波老师主编的教材,教材的编写结合了他近30年的教学经验,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与使用。朱老师倡导实践性教学,他认为社会上现在需求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更多的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近期,朱老师在专注于校内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基于软件学院现有的先进的设备基础,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多的学以致用的平台,改变曾经一度只能到校外进行实训的状况。
      朱老师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手机教学”。朱老师看出了记者眼中的疑惑,拿出了手机,亲自演示,他拿出一张带有二维码的白纸,说这张纸贴在他上课的课堂里,学生只要在微信平台的扫一扫功能上扫描一下。即可关注一个手机教学的服务号,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服务号,里边的能容真的称得上是包罗万象!同学们在关注之后,便可以浏览到里边的所有内容,包含课程内容、教学视频、知识结构、PPT、课堂练习等五个模块,界面简洁清晰,内容丰富形象,手机在手,可以随时随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再也不用为期末复习没有资料而发愁了!“手机教学”真的让人为之眼睛一亮,我相信,这会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更为方便的手机课堂终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朱老师也有着自己的嘱托。他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大学中的任务,明白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有所规划,有所侧重。不能每天只是上上网,逛逛街,玩玩手机,谈谈恋爱。朱老师劝同学们上课注意听讲,不要玩手机。他每天上课都会带一个纸箱子,有人会奇怪了,上课带个箱子做什么?不出一会儿,箱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手机。我想,说到这,已经不言而喻了吧!朱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督促同学们的学习,培养同学们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同学们在大学四年里真真正正的学有所成,不断的去丰富完善提高自己。
      一位好老师,绝对不是嘴上说说那样简单。朱老师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教学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自己的光与热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朱老师用“提高自我,教书育人”简单的八个字,展现出他的教师人生。他说,作为教师要一身大气、正气、书卷气。这可贵的三气,是一个好教师的精、气、神!作为教师,他在自己的教育专著中确立了自己永远的目标: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他要带着他永远的教育创新之梦,用博爱书写尊重,用真情铸就英才!“呕心沥血三十载,兢兢业业为儒生”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 上一条:我校荣获“中国十佳MBA商学院”称号 下一条:[师者之歌]——贾丹平:工大的“鞠萍姐姐”

    本篇文章已被访问了:

    关闭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工业大学信息技术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