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工大要闻头版头条综合新闻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媒体工大工大“家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沈阳日报》:老专家不断做出新奉献

2014-05-27    沈阳日报    编辑:




  •   

      温瑾林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老科技工作者确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温教授几十年来遵从的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他大学老师送给他的毕业赠言。
      为企业解决大难题
      沈阳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中遇到了钛焊接缝表面阳极化处理的难题。市老科协东方钛业老专家工作站的专家温瑾林,为此专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并自己亲手作试验,终于获得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指导企业解决了产品的阳极化处理问题,为企业节省了很大一笔外协费用;当企业在热气循环试验中遇到难题时,温瑾林教授提出了解题思路,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攻克了热气循环试验中的难题,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温瑾林教授还帮助公司解决了异种钢焊接接头耐腐性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热丝等离子堆焊”的建议;他还找出了一直没有能够正常工作的国外进口弧焊设备存在的问题,使沉睡的设备起死回生。  辉煌属于过去
      温瑾林教授是沈阳市老科协东方钛业老专家工作站的特聘专家、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国内知名焊接专家。
      他曾是沈阳工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机械工业部的优秀教师,连任三届中国焊接学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焊接学会委员,美国焊接学会顾问委员。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为“有突出贡献专家”。
      温瑾林教授是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1982年回国,是沈阳工业大学第一个留学归国人员。在美留学期间,他在“美国焊接”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开了这个杂志刊登中国论文的先河。留学归国后,他开发出了新一代电弧喷涂设备,并向全国推广,开创了我国热喷涂技术的新局面,他的这个研发成果,比引进国外设备更符合我国国情,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这项技术,他坚持20多年,在我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焊接学会堆焊及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为温瑾林教授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对这些辉煌,温教授看得很淡,他说:“辉煌只属于过去。”
      退休不退业
      1999年,温教授退休了。但他退休不退业,依然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为社会作奉献。
      退休之初,他每天照常到实验室义务奉献,他照常参加原来的课题组活动。他曾应邀参加中国民航大学的“建立民航飞机发动机维修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参与技术方案的制定;为从国外购进设备的安装使用提供技术支持、设计辅助装备;他曾指导修复了损坏的俄罗斯发动机的可磨密封涂层;他曾设计了飞机发动机机匣喷涂用的卡具;为我国拟建造的航母甲板飞机跑道的防滑涂层技术方案撰写了论证报告。
      温瑾林教授被聘为东方钛业老专家工作站专家后,更热心于老专家工作站的工作,每次到车间、实验室,他总是认真观察工人的操作、注意了解生产问题,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主动提出为企业进行一次“失效分析”的讲座,这是一个在国际高度重视,而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课题,这种超前的技术储备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在温教授的建议下,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与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特种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及设备研制》的技术合作开发合同,双方结成了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成果转化与推广、联合技术攻关、技术咨询与交流、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温瑾林教授今年75岁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专家依然在奉献着。
      (摘自5月25日《沈阳日报》记者封葑)
      电子版链接:点击打开链接

  • 上一条:大学初体验:沈阳工业大学 下一条:《中华先锋网》:沈阳工业大学“汪江热线”连续十七年服务学生

    本篇文章已被访问了:

    关闭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工业大学信息技术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