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校文法学院汪江老师坚持为学生作心灵导航,服务学生近万人,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华先锋网》对汪江老师服务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附报道全文:
有这样一个途径,学生有困难就可以倾诉;有这样一位老师,17年如一日,用心为学生导航——这就是由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汪江开办的“汪江热线”。
汪江在线:为大学生心灵导航
汪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从1996年至今的17年间,通过“面对面”、“电话咨询”、“手机短信”、“电子信箱”、“QQ聊天平台”、“讲座”和“协会沙龙”以及学生们自己建的“交友平台”等多种沟通模式义务为学生解答心理、学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行的认可。“汪江热线”不是一个机构,只是因为找汪江解决问题的人太多,经常要提前预约“话疗”时间,所以才有了“汪江热线”的名称。
汪江义务为大学生心灵导航,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仅感动了曾经受益的人,也带动了她周围的很多人,他们怀着一颗服务社会的赤子之心,也完全义务地投入到“汪江热线”服务中,实现了爱心传递。
到2013年,志愿服务者发展到6名教师(汪江、安静、姜松雪、孙铭、王睿、李哲)和近100名学生,他们建立了“汪江在线”网络平台(
www.wjonline.org),开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助服务新模式。
“汪江在线”设有国学基础、人际交往、大一规划、大四选择、音乐人生和生活空间六大支柱板块和教师心得、家庭成员两个辅助板块。“汪江在线”志愿者每周活动一次,集体学习,共同提高。他们谈心得、谈网站建设、谈未来发展,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快乐的大家庭。
此外,“汪江在线”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义务指导学生演讲比赛、辩论赛、科技大赛等100多场次,常年担任《演讲与口才协会》和《国学社》指导教师,在校内为各协会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座达30余场……现在的“汪江在线”已经与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网站链接,点击率不断上升。
“话疗”17年万名学生受益
汪江从1996年开始坚持义务为学生解决各种思想疑难问题,一做就是17年,“话疗”学生超万人,《中国教育报》、《辽沈晚报》、辽宁省教育厅思政处等给予报道和关注。
正是她十七年如一日的坚持,使这条“汪江线”连接起工大学子与汪江老师的内心世界。十七年来,就连身兼心理咨询师的汪江老师自己也记不清究竟有多少工大学子通过这条热线向她倾诉心声,有多少工大学子因为汪江老师的点拨、开导而一扫心中的阴霾,迎来生活的曙光。汪江老师那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已不知让多少工大学子走出暂时困惑,步入心灵坦途。
仅据近17年来的粗略统计,通过“汪江在线”的学生就有1万多人次。这其中,大部分是匿名的,只有不足千人次是汪江老师认识的学生打来的。外校、外市的都有汪江老师的“粉丝”,有的学生毕业几年了还和汪江老师保持着联系,继续思想交流。在汪江老师的帮助下,曾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重返课堂、曾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康复、有的学生打消了退学的想法。在与“汪江在线”有过联系的学生中,超千人获得了奖学金。
“汪江老师很热心”、“汪江老师很投入”、“汪江老师善解人意”,一位沈阳工大的同学说,“在我们心目中,她就是知心大姐、贴心大妈”。为了给学生解决心理、情感等问题,她自己承认常常“进入角色”,直到问题解决才能跳出来。一传十,十传百,“有困难找汪江”一时成了沈阳工大学生的“流行语”。同学们信任她,把她当成“心灵导航员”。她却说,“其实我就是个问询处,但我会用心去解答每一个问题。我虽然累,但这时候我的心是快乐的,看天空都特别的蓝。”
汪江老师认为,大学生首先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毅力,要耐得住台灯下的寂寞,板凳上的辛苦,身体力行,这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首要差别。其次,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弄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所追求的,摒弃浮华与虚荣。最后,要进行自我塑造。在认清自己的目标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汪江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还积极组织、指导大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科技大赛等,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7年的义务奉献,“汪江在线”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获得2012年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2年辽宁省优秀班导师荣誉称号, 2009年荣获辽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获沈阳市“三育人”优秀个人。2005年主持的“依托‘汪江热线’ 实施教书育人”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主持的“教书为重育人为本”获校2004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06年在校“我爱我师”十大特色教师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和蔼教师”称号;2011年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等数十项集体和个人荣誉。
汪江常说“为师需存奉献心”。她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自己没那么高尚。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可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喜欢我的学生,愿意和他们分享快乐和痛苦。在给他们帮助时我也获得了满足,也随着他们的快乐而欣慰。”
电子版链接:
点击打开链接